来源:《泰禾人报》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9-11-02) A2
集团公司于今年6月份在公司范围内倡导开展了“读《华为内训》,悟成功之道”的主题读书活动。本人认真研读后,对书中关于企业创新的阐述感悟颇深,自己日常工作中进行的创新管理得到了印证以及纠正。现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借鉴《华为内训》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就现阶段钦州公司“如何创新客运经营模式实现转型升级”议题谈谈读书心得及工作建议。
一、聚焦客运主业提供有效供给,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当前道路客运行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理性、细致看待行业的发展格局和趋势,不能盲目转型和跟潮创新;更不能受常规悲观情绪的影响,视客运主业为鸡肋,甚至自暴自弃。不管客运企业现实基础条件如何,务必需要将客运主业产品升级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正如任正非所言“创新应该聚焦在主航道上。”我认为,钦州公司之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客运站场的全覆盖,加上站队融合的多种客运业态的集约化自营模式,强化了对区域内客运经营的全范围、全过程把控,为创新客运经营模式创造了厚植土壤。正如任正非所说“领先对手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 我们创新客运要注重对已有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吸收,巩固已有优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突破,华为公司在“老产品上改进优化也是创新”的理念,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的重复投入,盲目消耗企业有限资源。
(一)聚焦客运主业自身价值专注品质提升,做好客运站场综合赋能也是重要的破局创新
客运站场是道路客运企业不可替代既有优势,虽然目前受高铁、网约车、非法营运车等多种运输方式叠加冲击影响,客运站场营收不同程度下滑,但只要管理到位依然可以逆市增长。
(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利用技术创新架构网络客运平台形成新优势
目前旅客出行需求呈多元化、个性化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发展,“随客而行”应运而生,很多企业纷纷进行了“去客运站场化”的定制客运创新模式,但成功者甚少。根据钦州公司的行业对比优势,对下阶段创新客运经营模式的工作建议:
(1)创新城际客运仿公交化模式,重点利用网约技术按需实现公共出行,做细、做强、做大干线客运(公营车)的经营管理。
(2)有针对性地发展高端商务化的随客而行经营模式,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如机场商务、旅游直通车、城际快客),作为集约化经营的有效补充。
(3)架构自有网络预约平台,统筹多元化出行需求,将零散、偏远、效益差的客运班线纳入自有网络预约平台,与传统客运站实行协同化管理,打破既有模式,形成新的车辆经济责任承包模式,实行安全可靠的扁平化管理。
(三)创新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客运转型升级
华为通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证明了生产经营与管理相辅相成,企业在扩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对管理的改进和提升。作为道路运输企业,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单从管理手段创新方面来讲,我公司一直走在同行业的前面,在安全技术方面首创车辆GPS定位平台及安管系统,加强车辆监控确保车辆安全生产;财务NC系统加强了资金控制及集中利用;OA办公系统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了工作效率,优化了人力资源成本等等。但就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一直强调经营模式创新,只知冲锋创收,疏忽内控管理,造成客运结算、包车费用方面舞弊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集团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客运管理系统,加强车辆经营、费用结算、经营效果等方面的监控,弥补客运经营管理手段创新的欠缺。
二、发展良性竞合关系,促使“运游结合”更加快速有效发展
现阶段,道路客运企业运力明显大于运量的现象十分突出,大部分客运企业在改革自己的运营体制与创新经营模式的过程中,将“运游结合”模式进行新尝试;以期利用旅游带动客运,把旅游与客运融合到一起,弥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实现效益增长。就钦州公司发展旅游来看,前期的短线周边纯玩游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难以持续发展,就规模化、效益化并不达如期。隔行如隔山,关键问题还在于团队人才及旅游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对比优势。正如任正非所讲“非航道的业务,还是要认真向成功公司学习,坚持稳定可靠运行,保持合理有效、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
受此影响,我们决定引进优质旅游平台携程旅游,进行线上线下紧密合作,通过双方的合作,逐步将传统客运站由单一售票功能向集旅游景区门票、酒店预订、机票预订、跟团游、定制游等多维度合一的综合性线下服务平台和旅游集散中心转型,促使 “运游结合”更好更快地发展。 可谓“最体现降低成本的的措施就是资源共享”。
三、完善创新驱动机制,营造宽容的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华为非常看重的因素,任正非认为,只有对创新人员表现出足够的宽容,才会激发出更大的创新能力,才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创新成果。借鉴华为经验,对我公司创新环境提几点建议:
1.培育团体奋斗的土壤,营造务实创新的宽容环境。
创新有风险,事事成功不是创新,而是日常程序化工作。但企业内总少不了有部分管理者,在工作中往往不主动作为,而是蛰伏找茬,对创新者的失败落井下石、秋后算账。这种不尊重、不宽容的环境下,创新者很难得到有效发挥,所以打造一个包容的创新环境应该作为创新机制时优先考虑的重要问题。
2.践行“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机制, 追求管理不断优化与改良。
任正非认为,员工需要这种持续“小改进”的精神和毅力,踏踏实实地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地进取………。建议将“小改进”作为公司的创新机制坚持不懈地执行,“追求管理不断优化与改良,构建与推动全面最佳化的有引导的自发的群众运动”,稳健提升企业竞争力。
3.平衡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办法与创新驱动机制,不能让创新者流汗又流泪。